
聽過「她經濟(She-conomy)」,那有聽過「媽媽經濟(Mom-conomy)」嗎?根據尼爾森研究,母親不僅佔女性消費者 65% 以上,更影響家庭高達 70% 的支出。這股強大的消費力,大力推動了母嬰產業的發展。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「媽媽經濟」影藏的龐大商機。
媽媽們 OS:「別再送我康乃馨了,給我想要的東西!」

母親節是台灣上半年繼過年後的最大行銷日子。且「媽媽自己為自己挑禮物」的比例年年攀升。品牌不一定只需要針對孩子、老公做行銷溝通,可以直接對媽媽對話,甚至讓媽媽參與禮物的選擇。當媽媽願意為自己花錢,這就是品牌最應該認真經營的潛在客戶。
不同類型的媽媽,要用不同禮物做行銷溝通!

媽媽從不只是一種單一輪廓,依照孩子的成長年齡層,受眾分類也有所不同。以下幫你分析 3 種類型的媽媽送禮大全。
新生兒媽媽:實用型+慰勞型
這時候的媽媽們最需要好好的休息與放送,更需要來自身體與心靈的療癒,一場 SPA 按摩、一些保健食品和保養品,都比鮮花實用得多。
學齡兒/青少年媽媽 :輕奢型+療癒型
可能最需要的是「時間」,一組高效的美妝保養、懶人料理神器或是全家可用的清潔機器,就是幫她「省下自己一點點」的最好禮物。
空巢期媽媽:養生型+享樂型
而進入空巢期的媽媽,孩子們都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了,會在人生第二階段中尋找新的定位。贈送一場旅遊體驗、一門手作課程、一台咖啡機,讓他開啟除了育兒之外的第二人生。
社群變神隊友!一手抱娃,一手滑手機搜育兒知識

根據 Google 統計,在台灣每年就有超過 10 億個有關「寶寶」的搜尋量,反映母嬰市場的強大。品牌若想與媽媽溝通,透過社群行銷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管道。像是 FB 粉絲團中的資訊快又準,還能彼此討論與經驗交流,遠勝品牌單向輸出的廣告。
除了媽媽彼此間的分享與口碑力量,近年在 Instagram、Threads、YouTube 等平台上,也出現許多兼具育兒經驗與內容創作力的「親子類創作者」。記錄親身經歷的日常、分享心得,真實又有共鳴,成為媽媽們的情緒靠山與商品購買的參考來源。
母親節行銷不只是「買氣」,更是「共感力」

從「她經濟」延伸出的「媽媽經濟」,這群媽媽們不只是消費力強,更隱藏著強大的凝聚力與社群影響力。品牌若想在母親節檔期脫穎而出,可以精準劃分媽媽類型,並與相符類型的親子創作者合作,透過她們親身經歷的分享,說服力極強。尤其是他們長期與粉絲互動,受眾黏著度高,一句「這個真的有用!」往往比任何廣告都更具影響力。善用社群口碑的力量打進母親同溫層,讓每一步行銷策略變得更有精準、更有感!
Partipost 是亞洲最大網紅行銷平台,目前橫跨亞洲八個市場,歡迎持續關注「社群研救所」、追蹤 @partipost_tw Instagram 社群媒體、加入官方 LINE@ 最前線的社群趨勢 ,最豐富、好玩的內容行銷全在這!
延伸閱讀:全球音樂節 Coachella 堪稱「網紅奧運」?KOL 行銷如何引領潮流?
延伸閱讀:什麼都要「倍速播放」? 品牌行銷如何擺脫碎片「快進文化」?
延伸閱讀:短劇市場破百億!如何抓住觀眾三分鐘熱度的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