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被忽略的社群 LinkedIn,創造職人影響力!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 )

Google 搜尋輸入「LinkedIn」第一個出現的是「LinkedIn 是什麼?」,但你更要知道的是 LinkedIn 正在改變企業招募、大眾找工作的習慣。原本僅在歐美流行,近年則擴展至亞洲,它是求職、轉職、創業的「標配」。現在具國際視野的公司、獵人頭、中高階主管,過去幾年來也紛紛開始經營,因此每年全球用戶大幅增加,成為目前全球最大、最知名的專業社群平台。


求職者打造個人品牌的  LinkedIn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)

經營個人品牌你會想到 Instagram ,而建立職場社群你必要知道 LinkedIn。LinkedIn 是由 Reid Hoffman 於 2002 年創立的網站,旨在讓用戶維護在商業交往中認識並信任的聯絡人,也稱這些人為「人脈 Connections」。用戶可以邀請認識或尋找新的聯絡人來擴大自己的人脈。透過人脈的交流,用戶可以在 LinkedIn 上找到適合的工作機會,甚至更好的職業機會。

美國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 曾提過:「有助於找到工作的人際關係裡,經常來往的佔 16.7% 、55.6% 會偶爾見面、28% 很少碰面。」即為「弱連結」。而 LinkedIn 的創辦人 Reid Hoffman 也曾強調弱連結的重要性,因為它們可以為尋找工作和建立職業提供更廣泛的機會。


核心價值不換,抱歉沒有酷酷的東西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)

近年來,社交媒體平台不斷湧現,導致每個平台開始趨向同化,原本多元的核心理念逐漸消失。甚至最近 𝕏 則計畫與 LinkedIn 競爭,推出 Beta 版 𝕏 Hiring 平台服務,開始蒐集用戶的工作歷程和學歷等資訊,這也讓用戶需要不斷花時間跟上各種平台的更新和改變,更可能導致失去原有平台的特色。

以「職業」為導向的社群,LinkedIn 一直保持著獨特性,它一直象徵著「個人品牌」。在這個社交文化變遷快速的時代,LinkedIn 成為個相對低調但卻具有持久價值的平台。它的核心價值保持不變,讓用戶能夠在專業且穩定的環境中建立和維護個人品牌。


抱持穩定,不大幅調整演算法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)

LinkedIn 主要聚焦在商務交流,因此其演算法和用戶有著獨特之處。 LinkedIn 也讓用戶知道,需要為潛在客戶打造深度且圖文豐富的內容,而積極互動對貼文的成效相當重要;發後的 90 分鐘是互動的黃金期,是維持可見度的關鍵。

社群大佬之一的 LinkedIn 有助於用戶保持其內容和聯繫在平台上的可見性。與其他社交媒體平台經常改變演算法相比,LinkedIn 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,讓專業人士能夠更好地掌握他們的內容被誰看到,並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。根據 LinkedIn 的演算法,擁有更多的聯絡人也會讓你的在搜尋頁面中排名更前,強調 LinkedIn 作為穩定的職業發展平台的重要性,更有助於用戶長期建立和維護自身的專業聲譽。


培養專業用戶,推動「影響者計畫」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)

Influencers 的影響力不僅限於 Instagram 和 TikTok 等平台。在 2011年,LinkedIn 啟動「影響者計畫 LinkedInfluencer」,旨在讓專業人士分享更真實的職場日常、挑戰及轉職經驗,內容也涵蓋過去職場上視為敏感的主題。由於真實反映職場文化,因此引起大量觀眾的共鳴。

這些 LinkedInfluencers 代表更真實、更具人性的職場形象,不僅在平台上建立品牌大使的地位,更吸引忠實的用戶,在 LinkedIn 上獲得大量流量的這些「公眾人物」類似於職場 KOL,在專業領域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。現在超過 1,300 萬的用戶已經個人檔案上啟用「創作者模式」,更進一步推動 LinkedIn 上的專業內容創作風潮。


LinkedIn 以「專業」為基礎的內容!

▲ (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)

LinkedIn 曾經主要在歐美地區受歡迎,現在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專業平台。一直都以「專業」為基礎,即使一開始大家可能對在個人版面上分享工作心得感到陌生。但 LinkedIn 始終堅守其核心價值與專業定位。

更是推動「影響者計畫」並善用原本的影響力,透過分享真實的職場見解和經歷,不僅有助於強化個人的專業聲譽,更間接幫助行銷 LinkedIn 作為傳遞專業價值觀的平台。品牌透過忠實用戶分享能更穩定地傳遞品牌核心價值。不直接推廣商品,也不一昧吹捧品牌,而是透過長期的分享帶出品牌所代表的價值。也許這樣操作無法快速轉換成效,但就像 LinkedIn 一樣,長期的堅持才能塑造「專業」地位。

喜歡 Partipost 這次的分享嗎?歡迎持續關注「社群研救所」、追蹤 @partipost_tw ,最前線的行銷趨勢、最豐富、好玩的內容全在這!

延伸閱讀:換殼換不完?從 SWITCH 看聯名經濟學!
延伸閱讀:網紅無法帶貨?轉單公式「E.I.C 」一次搞懂創作商務!
延伸閱讀:「好奇經濟學」從好奇心到購買力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